亲人刚被关进看守所,家属最急切的事之一就是寄信问候。但未判刑人员能否收信?信件如何顺利送达?答案因看守所而异,这份寄信指南帮你避开雷区。
未判刑人员能否收信?看具体规定
部分看守所允许接收未判决人员的信件,但也有不少看守所出于规避风险考虑,禁止收取未判刑人员的来信。原因在于,极少数未判刑人员可能通过信件传递暗语(如隐含手机号、会面暗号等),试图与外界联系,甚至干扰案件审理。因此,家属寄信前务必确认看守所规定:可通过当地公安官网查询,或直接拨打看守所电话咨询,也可通过相关渠道确认。
寄信必看!3个关键细节助信件顺利送达
1. 收件地址务必精准
地址错误是信件被退回的主因。正确格式应为:“XX省XX市XX区/县XX看守所XX监区XX监室 XXX(姓名)”。若不清楚监室号,可在姓名后备注身份证号、户籍地(如“XX省XX市XX县XX镇人”),方便民警核对身份。拘留通知书上一般会标注看守所地址,也可到当地派出所查询。
2. 内容需避开“敏感雷区”
信件内容会经过民警审核,以下内容千万别写:涉及案情细节(如“那天你到底有没有动手”)、暗示“找关系”的言论(如“已经托人打听,很快能出来”)、消极情绪(如“这个案子没希望了”)、暗语隐语(如“家里鱼塘漏水,速联系”)、个人隐私(如银行卡号、密码)及其他违法违规内容。建议多写生活关怀、鼓励话语,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。
3. 邮寄方式选对更高效
看守所一般接受平信、挂号信或EMS,但具体需提前确认。线上寄信平台(如“亲情通信”小程序)可代写打印、代寄信件,省去跑邮局的麻烦,适合时间紧张的家属。若选择线下邮寄,建议用挂号信(可查询物流),避免平信丢失后无从追溯。
亲人被关,一封家书是温暖的慰藉。提前确认规则、注意细节,才能让思念准确送达。若有其他疑问,欢迎留言交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