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家属满心牵挂写好信,寄到监狱却被拒收——这是因为监狱对往来信件有严格的审查规定,只有符合要求的信件才能送到服刑人员手中。了解这些要求,才能让亲情传递更顺畅。
第一,不可涉及“托关系、走门路”内容。部分家属因担忧亲人,会在信中写“我托人找了关系保你出去”“案件细节我再找律师问问”等话。这类内容不仅可能干扰司法程序,更会引导服刑人员产生“靠关系逃避刑罚”的错误念头。监狱是改造场所,服刑人员应通过积极改造争取减刑,而非寄望旁门左道。家属需牢记:信中绝不可出现“走后门”“托关系”等破坏监管秩序的表述。
第二,禁用暗语、特殊标记或方言。为避免信息传递隐秘风险,信中不能出现暗语、隐语或看不懂的图案,方言也建议转为普通话书写(如方言词汇可能造成理解歧义)。此外,信纸、信封内外不可做任何特殊标记(如贴奇怪贴纸、画特殊符号),否则信件会被扣留销毁,甚至可能影响家属后续通信。
第三,照片寄送有严格限制。监狱允许寄照片,但内容需符合规定:不可包含暴露、暴力、敏感场景(如赌博、打架等);照片尺寸建议6寸以内,且不能过塑——塑封照片边缘锋利,可能被服刑人员用作自伤或伤害他人的工具,存在安全隐患。若寄全家福、生活照,需确保内容积极健康。
第四,禁止负面情绪或隐私泄露。信中不可写“你在里面是不是受欺负了?”“我快撑不下去了”等过度消极的内容,这类信息易引发服刑人员情绪崩溃;也不可透露家庭矛盾、他人隐私等敏感信息,避免加重其心理负担。监狱需维持稳定秩序,信件内容需避免对服刑人员改造产生消极影响。
最后,多写正面鼓励内容。家属可分享孩子的新成绩、父母的健康状况、家里的日常趣事(如“小狗学会接飞盘了”);询问“在里面吃得惯吗?”“需要寄什么生活用品?”;更重要的是传递鼓励:“你认真改造的样子,是我们全家的骄傲”“等你出来,我们一起去看海”……这些温暖的话语,是服刑人员坚持改造的最大动力。
监狱信件审查是为了保障改造秩序,也是对服刑人员的保护。家属写信时牢记这些要求,让每一封信都成为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