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,监狱是冰冷的铁窗与严格的管束,似乎与“阅读”“学习”这些词格格不入。然而,现实却并非如此——服刑人员在监狱中不仅能看书,而且阅读还是他们改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监狱允许服刑人员阅读,首要考量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。即便他们因犯罪被判刑,但基本人权依然受法律保护,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。阅读,正是这一权利的生动体现。
更重要的是,阅读是促进服刑人员改造和再社会化的关键途径。监狱内普遍设有图书馆或图书室,丰富的藏书为服刑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海洋。通过阅读,他们不仅能够提升知识文化素养,还能在字里行间汲取正能量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为出狱后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。
除了阅读,监狱还注重职业技能培训,服刑人员有机会考取会计证、电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,为未来的就业之路增添砝码。
不过,家属寄书也有讲究。所有寄入的书籍都会经过监狱工作人员的严格审查,确保内容积极健康,不包含暴力、恐怖、反社会等不良思想,也不妨碍狱内安全与管理。书本需全新塑膜,不得夹带照片、书签等物件,以免造成安全隐患。建议选择文化类、教育类、职业类书籍,既满足服刑人员的精神需求,又助力其个人成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硬书壳书籍因材质坚硬,易被用作自我伤害或引发争执的工具,因此应避免寄送。
对于服刑人员而言,狱中的时光漫长而枯燥,阅读成为他们心灵的慰藉。家属除了寄信,不妨适时寄些书籍,满足他们的精神渴望。如今,线上寄送服务日益普及,方便快捷,成为许多家属的首选。让书籍成为连接狱内外情感的桥梁,助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,早日回归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