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亲人被关进看守所,家属们往往心急如焚,写信便成了传递思念与关怀的重要方式。然而,不少家属遭遇信件退回,被告知“未判决人不允许收信”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未判决在押人员到底能不能收信呢?
从法律规定来看,未判决人员在羁押期间,经办案机关同意以及公安机关允许,是可以与近亲属通信的。这一规定为家属与在押人员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,让亲情在特殊时期得以延续。但现实情况却更为复杂。全国看守所众多,地域差异导致通信规则存在细微差别。部分看守所虽遵循法律规定,却在实际操作中因各种原因拒收信件。比如,在案件侦查阶段,涉及大量私密信息,有些看守所为确保案件顺利进行,选择对未判决人员的信件拒收。
面对这种情况,家属们该如何知晓亲人所在看守所是否收信呢?方法其实不少。家属可以拨打看守所的官方电话咨询,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;也可以登录看守所官网查询相关信息;若距离看守所较近,还能亲自前往询问工作人员。
除了写信,家属还可以请律师代为会见、传话。但请律师并非易事,一次会见费用少则几百,多则上千,这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。
其实,大部分看守所的未判决人员是可以收信的。信件虽小,却承载着家属无尽的牵挂与鼓励,对在押人员而言,是黑暗中的一束光,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。看守所的日子或许漫长而煎熬,但家属的希望和精神永远不会被囚禁。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件,跨越重重阻碍,传递着温暖与力量,让在押人员知道,他们并不孤单,家人始终在身后支持着他们。希望看守所能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同时,充分考虑家属与在押人员的情感需求,让这份亲情传递更加顺畅。